今天是:
关键字
经济视窗
专业合作社:服务“三农”显身手
经济视窗  加入时间:2013-05-31 08:55:58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联系市场、龙头、农户、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本着“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加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扶持力度,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我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不可或缺的力量。目前,全区共有菜、乳、肉、果、花、菌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38家,成员6885人,带动农户2.85万户。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产业结构调整注入“新活力”
    2009年,平庄镇马架子村蔬菜果品专业合作社大胆引进花卉种植项目,在园区的21个大棚种植了百合、剑兰、紫罗兰三个花卉品种,经过三个月的管护,鲜花上市后效益大大超出预期,最贵时一枝鲜花买到了十多块钱。为提高知名度,扩大花卉市场份额,合作社注册了春之秀花卉有限公司,积极拓展北京、昆明等地的花卉市场,仅此一项为农民增收500多万元。
    长期以来,受生产方式、知识结构和信息不对称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区农民的市场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农民在种养殖业上都是单打独斗,发展种养殖业都是凭着自己的喜好,从而导致了农村产业结构极端不合理,严重地阻碍了农民致富增收的步伐,不进行结构调整,农民致富增收就成了一句空话。为了实现致富增收,我区一些农民自发地组建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各级政府的指导下,对所属领域的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有效地整合了农村生产要素,转变了农村发展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是积极调整农业种养殖模式。我区的一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科技为支撑,以品改为途径,以推进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有效提高了种养殖业业主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二是调整优化农牧业内部结构。为了顺应市场变化,我区的一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调整农牧业品种结构、内部结构和产销结构,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蔬菜品种、优质奶牛、优质猪牛羊和经济效益较高的花、果等新品种,使优质种植业品种和良种畜禽所占的比重大幅度提高,以此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我区设施葡萄定植面积达到1.93万亩,设施花卉及食用菌达到0.35万亩、1200万单位;优质奶牛、优质肉羊、优质生猪、优质肉牛所占比重都超过了60%。
    三是调整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我区的朝阳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硕丰设施葡萄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大户”的运行机制为核心,以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和经营集约化程度为抓手,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定单、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实现业主带大户、大户带农户,形成小户连大户、大户连园区、园区兴产业的规模效应,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现代农业发展配置“助推器”
    内蒙古康绿源蔬菜产业有限公司成立后,后美丽河村朝阳山蔬菜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康绿源公司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与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租用农民的土地建设设施农业基地,此举,把农民的经营风险降为零,又让农民获得了土地租金、工资两项“双保险”收入,受到农民欢迎的同时,扩大了基地规模,为龙头企业的壮大、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我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利用自己“根植农村、来自农民、发展农业”的本质属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威信作用、示范带动作用、牵线搭桥作用,促进农民以不同方式参与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扩大“菜、乳、肉”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
    一是扩张保护地蔬菜规模。发展设施农业取得的良好经济效益,吸引了联谊蔬菜专业合作社、朝阳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一些专业组织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他们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和农户,努力扩大保护地蔬菜的规模。目前,我区设施农业建设面积达到13万亩。
    二是稳步推进奶牛产业发展。我区的同心奶牛专业合作社、绿源奶牛专业合作社等奶牛专业合作社,积极协调赤峰伊利乳业公司,对原有的奶牛牧场园区进行改造,新改造后的奶牛牧场园区奶价比其他园区每公斤高0.5元。截至目前,我区规模化奶牛养殖小区达到了31处,奶牛存栏达到了4.1万头,标准化奶站达到了32个,年产鲜奶达到12万吨。
    三是为“肉产业”快速发展做出贡献。我区的小五家肉牛养殖协会、五家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负责人利用自己市场信息灵敏、养殖技术先进、销售渠道畅通的优势,不断扩大“肉产业”发展规模,我区“肉产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截至目前,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8.8万头、肉羊饲养量已达到9万只、生猪饲养量达到13.3万口、肉鸡饲养量达到725万只。此外,我区的联谊蔬菜专业合作社、兴源蔬菜专业合作社、硕丰设施葡萄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还积极与我区相关部门联系,组织开展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户的培训,提高了农民学习和应用科技的意识、水平和能力。仅2012年,我区专业合作组织共举办各类农牧业科技知识培训班45期,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发放资料3万余份。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新引擎”
    2006年,平庄镇孤山子村养鸡大户李志学联合本村60户村民,成立了农祥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采取“统一饲养、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防疫、统一收购鲜蛋”的模式,努力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种鸡场、饲料公司签订了长期的购销合同,保证社员的鸡雏和饲料供应。2007年,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还筹集资金25万元,建起了饲料加工厂,并请专家设计了蛋鸡不同日龄的饲料配方,养殖户需要饲料只要打个电话,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货上门,合作社又先后投入资金75万元,购置了饲料送货车、更新了饲料加工设备,确保为社员提供更加优质快捷的服务。目前,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蛋鸡存栏量达到了15万只,年产鸡蛋3780吨,年实现销售收入2722万元,成为孤山子村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为了实现富民增收,我区的一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农民转变传统观念,一改之前家庭分散经营的种种弊端,实行统一种养殖品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日常管理、统一产品销售“四统一”服务,有序组织开展农业生产,参与市场竞争,有效解决了种养殖户在信息、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的难题,使农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我区的南庙村合健果蔬农业合作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还采取建立产学研基地、引进新品种等方式,不断加大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采取与相关机构联系、成立咨询服务部门等方式,为农民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销售服务等一系列服务,为提高农民的收入做出了贡献。此外,由于规模种植,所生产的产品同时采摘,同时上市销售,如果仅在当地市场销售,会造成竞相压价,影响农民的收入。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组织与外地客商联系,吸引客商来收购,按照客商要求的质量、数量和时间及时准确、保质保量地为客商提供相应的产品。这样,通过合作社的运作,农民不需要出家门,就能把产品销售出去,而且还能卖出好价钱,既节省了时间,又增加了收入。(专刊记者 鞠国柱)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cerved 赤峰市元宝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002781号
蒙网警150403000058号  网站维护:赤峰市峰之泰商贸有限公司 电话:0476-58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