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安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前置条件,在创城工作中有“一票否决”权,我区高度重视,积极构建“学校教育当好龙头、家庭教育夯实基础、社区教育搭好平台”的立体工作新格局,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有力推进了创城工作。
润物无声,打造德育品牌
10月30日,记者在实验中学看到,干净的校园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校园内休闲、学习、活动室设施齐全。据学校一位负责人介绍,学校特别注重学生日常德育教育,通过不同课程的德育活动,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工作实现了有机融合。
近年来,我区结合当前形势,全力打造德育品牌。针对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的现象,各中小学校以“十要十不要”为主要内容开展了孝道感恩教育,通过给孩子留“爱心作业”,每学期评比“小孝星”,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孝敬小事,并利用校刊、校报进行登载宣传,让学生和家长共同体会成功的快乐。在此基础上,配套推出了“我给父母洗次脚”、“我为父母做道菜”、“我给父母过生日”等系列活动,通过做一做、说一说、评一评、比一比、写一写等方式,将孝道教育与课外实践、课堂教学、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结合起来,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们懂事了,长大了。
区教育部门还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按照“近、小、实、新、活”的原则,将德育工作抓实、抓细,做到中学、小学、幼儿园有机衔接、分层递进,并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周”活动,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粮、节水、节电”活动长效机制。同时,各中小学校大力实施国学经典阅读工程,让以国学为主要内容的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精神落实在教材里、课堂上、考试中,通过阅读学习爱国诗词、名家名篇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及道德感悟。
拓宽载体,开展实践活动
“我们班的‘道德餐吧’主题是梅花魂、中华魂。从道德品格等几个方面入手,诠释中华魂和民族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附属实验小学四年级二班班主任孟烁介绍说。2014年,我区积极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举措,在各中小学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了600个“道德餐吧”,着力打造学生心灵“加油站”。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我区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实践活动,使文明之光渲染整个校园。全区各中小学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展“书香校园”主题读书活动,通过开展经典名著赏析讲座、主题班队会、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营造浓郁、厚实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孩子们从书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区文明办、教育局、团委等部门还结合重要节日,开展了“雷锋在行动”、“闪光的团徽”、“四好少年”等一系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使全区4.7万名中小学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区还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力度,选派优秀教师担任团委书记、政教处主任、少年队总(大)队辅导员,建立了一支观念新、素质高、能力强的管理干部队伍,促使教师敬业爱生,用自己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教育影响学生,切实做到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高效开展。同时,聘请区公、检、法、司及社会法律从业人员等法制工作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在学校开设法制课,对学生进行法治理念教育,几年来,共举办法制宣传讲座万余场次,参与学生60余万人次。
净化环境,强化宣传教育
10月20日至21日,五家镇中心校组织五、六年级学生观看了禁毒宣传教育片《青春劫》。影片讲述的是一位面临高考、在班上学习成绩前十名的高中生,因学习压力大,去网吧玩时,被已辍学的老同学一步一步引诱,走上吸毒这条违法犯罪道路的故事。“毒品害了自己,害了最爱你的爸爸妈妈。”观看影片后,一位学生说。通过毒品预防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拒毒防毒意识,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未成年人兼有受教育者和社会人双重身份,市场经济活动和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及社会生活中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为此,我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突出开展爱国主义、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法制观念、爱国意识。
同时,我区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难点、热点问题。区公安、文化、工商、城管等部门大力开展校园周边娱乐场所、网吧和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上半年共收缴盗版光盘100余张,盗版图书1000余册,并在全市“4.26反盗版日”活动中进行了集中销毁,营造了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夯实道德的沃土,把时代的主旋律播撒在未成年人的心间,必将在宝山大地上开出朵朵文明之花。(孙艳军)
[责任编辑 黄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