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走在952平方公里的宝山大地上,不论是城区还是农村,都有一群法律服务者活跃在人们的视野,把法律的温暖传递给千家万户。在各地,既有“法律六进”等动态的普法造势宣传,也有法治长廊、法治文化墙等静态的普法造景宣传,都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吸引人、感染人、说服人,缩短了法治与群众间的距离。自“六五”普法规划启动实施以来,我区圆满完成“六五”普法各项目标任务,先后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自治区法治旗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和自治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为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丰富载体,增强普法工作实效性
前不久,区司法局官方普法微信公众号“法治元宝山”正式开通上线,微信平台上内容丰富,通过以案释法、卡通动漫、微视频等形式,第一时间宣传解读新近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拓展了群众学法渠道,开启了我区普法宣传微时代。
近年来,我区积极创新普法形式,丰富载体,有力增强普法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在电视台、元宝山新闻网、司法行政网、《元宝山专刊》等大众媒体开设普法专栏、专版,注重以案释法、以事说法;丰富宣传内容和形式,加强农村、社区、企业、单位等普法宣传窗、农民讲堂建设;通过开展“见面会”等形式了解群众现实的法律需求,实施“订单”普法;结合普法QQ群、漂流瓶等,探索新兴媒体宣传渠道,增强法治教育吸引力。
结合自治区“6个3”项目,我区启动了“五四三”法治文化建设工程,即建设区级法治公园、图书阅览站、报纸、电视、广播等五类宣传阵地;加强镇乡街法治宣传辅导站、固定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园地、法治文化宣传队四个建设;完善村和社区法治宣传橱窗(长廊)、普法学法大讲堂、法律图书角三个群众学法教育场所建设。目前,全区66个行政村和42个居委会均建有法律图书角、法律宣传栏和普法学法大讲堂,进一步提升了全区法治文化软实力。
此外,我区还把普法宣传融入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当中,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过程中,注重对当事人和社会群众的法治教育工作。五年来,累计调处社会矛盾纠纷2万多件,在实施法律服务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实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区法院、检察院、公安等政法单位也积极探索“以案释法”工作机制,普法宣传取得显著效果。
突出重点,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今年秋季开学,区法院在一中公开审理了一起抢劫案,在公诉人提交了确凿证据后,法官对三名实施拦路抢劫的被告做出公正严厉的判决。把公正肃穆的法庭“搬”到教书育人的学校,有效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
“六五”普法以来,我区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开展了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的六进活动。积极推进领导干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学法常态化、制度化,完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法、公务员学法、重大决策专家论证等制度,并开展行政执法人员专业培训,实行执证上岗,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全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全区28所中小学全部配备了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普法志愿者深入学校开展“红领巾税法宣传队”、“少年小交警”、“庭审进校园”等活动,有效提高了青少年法律意识。
同时,将普法纳入基层公共服务内容,进一步完善社区和农村法律学校、法律图书角、法治长廊、法治文化墙等建设。立足农村和社区基层实际,组织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和普法志愿者开展“送法下基层”活动,重点加强土地承包法、婚姻法、继承法、人民调解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提高基层群众依法运用调解、仲裁、诉讼等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五年来,全区共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乡村”法律宣传活动680场次,受教育群众30余万人。
我区还推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通过召开培训班、座谈会,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工地活动,加强《劳动法》等法规宣传,提高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意识和依法治企能力,使法治真正融入企业管理、决策和经营全过程,增强企业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能力。目前,全区95%以上的限上企业有法律顾问,为企业发展壮大营造了良好内部发展环境。
普治并举,推进“法治元宝山”建设
近年来,我区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集中清理,确定全区保留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98项,取消行政审批项目57项,转为行政服务37项,进一步转变了政府职能。“六五”普法以来,我区以法治创建为抓手,确定了“12313”法治创建工作目标,深入开展地方、行业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全力推进“法治元宝山”创建工作。
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各级政府部门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律审查、征求意见、集体决定等制度,坚持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会议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五年来,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30余件,经审查立案办理 20余件,均在法定期限内结案,结案率达100%,依法行政意识和成效不断提升。
强化行业依法治理。以“法治机关”、“法治单位”、“依法行政示范窗口”等创建活动为载体,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监督作用,公开承诺服务,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完善特邀执法监督员和群众举报投诉制度,依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围绕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劳动、医疗、就业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治理活动,有力提高了社会法治化水平。
提高基层民主法治水平。在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我区坚持“两推一选”和“四民主、两公开”等制度,深化推进村、组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和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模式,严肃换届选举、村民会议、代表会议等民主管理纪律,用制度规范管理,以透明推进民主,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在社区实行网格化精细管理模式,改变以往被动应对管理模式,主动发现解决问题,加强人民调解、志愿服务、协作帮教等各项工作,实现了社区事务阳光化、社区服务人性化、纠纷调处联动化,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水平。(孙艳军)
[责任编辑 黄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