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深入到镇村、龙头企业和农户家里对元宝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采访,亲身感受到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脚步声”和目不暇接的“新看点”:龙头企业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产地批发市场内客商川流不息,种植小区里绿油油的蔬菜芳香怡人,养殖小区内猪肥牛壮……伴随着实施“产业富民”的强力节拍,元宝山区现代农业正在迅猛地发展。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擎起农民增收致富一片天。在赤峰永富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电子监控屏幕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猪舍内的种公猪、存栏母猪、仔猪和育肥猪的生长情况。该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在农户中推广订单生产,扩大农户的养殖规模,降低农户的养猪风险。近年来,元宝山区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坚持“以扶持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以扶持中小型龙头企业为辅,多元启动,群体发展”的原则,集中力量突破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总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起点低的瓶颈,先后引进、培育了伊利乳业、瑞阳化工、浩泰肉联、大牧场、四海同心、双兴牧业、康绿源、永富牧业、牧太生物等多家对现代农业有直接或间接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已成为元宝山区现代农业推进的重要支柱。截至目前,全区年收入100万元以上农牧业加工龙头企业36家,完成销售收入33.14亿元。年交易额500万元以上流通企业24家,实现交易额17.8亿元。在建农牧业项目32个,投资规模28.6亿元,已完成投资11.4亿元。全区参与现代农业经营的农户达到2.85万户,占农民总户数的65%。
推进产业基地建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记者到美丽河镇采访,驱车行进在5000亩集中连片的朝阳山设施农业园区内,沿着山间作业路一幅清新隽永的画卷逶迤展开:路边成片的蔬菜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走进蔬菜大棚,一股带着蔬菜和泥土清香的热浪扑面而来,嫩绿的黄瓜、泛红的西红柿和劳作农民脸上的笑容,透露着设施农业带给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立足区情实际,元宝山区进一步推进“菜、乳、肉”生产基地建设,以此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元宝山区按照“靠近干线、集中连片、坡地为主、效益优先”的设施农业发展思路,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推进土地有偿流转和集约化利用,使农村耕地向种植大户、专业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规模经营主体集中,保护地蔬菜规模进一步扩大;采取有力措施加速产业整合,规范奶源市场秩序,积极筹建规模化、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大力扶持奶牛养殖大户壮大养殖规模,提升奶农效益。截至目前,全区保护地蔬菜面积达到12万亩,蔬菜产量达到70万吨;规模化奶牛养殖小区达到38处,奶牛存栏达到4.1万头,日产鲜奶达到330吨。全区已建成肉牛小区22个,肉牛饲养量达到8.2万头;大力发展肉羊产业,全区肉羊饲养量已达到10万只;全区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达到32个,存栏能繁母猪1.6万头、生猪饲养量达到15万头;全区新建肉鸡养殖场47处,肉鸡存栏达到365万只,饲养量达到810万只。
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嫩绿的蔬菜秧苗在高标准智能日光育秧温室里“快乐”成长,采用立体栽培技术种植的果蔬枝繁叶茂,这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赤峰和润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园区看到的景象。据赤峰和润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广叡介绍,他们园区内的温室利用热电厂余热供暖,采用滴灌技术浇灌,保证了秧苗生长所需的温度和湿度,温室内一年四季如春,不仅全年可以生产各种果蔬,而且随时可以向农户供应优质秧苗。
元宝山区积极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坚持走“公司+科技+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努力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科学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标准化农业转变。
元宝山区支持和润公司成立了北方设施农业研究院,支持该公司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引进工作。大牧场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独创了肉制品保鲜及风味保持技术,摘取了肉类加工高温灭菌和保持产品完美品质的“双料金牌”,把大草原的农畜产品转化为开袋即食、营养丰富的草原特色系列产品。
元宝山区建立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创业和深入农村第一线的激励机制,不断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科技人员、农民、企业家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通过成立专家组、聘任农技人员、遴选科技示范户、建设示范基地,组织开展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户的培训,提高了农民学习和应用科技的意识、水平和能力,提升现代农业经营水平。今年前几个月,举办各类农牧业科技知识培训班45期,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发放资料3万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