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最耀眼的底色,也是一张最值得骄傲的无形名片。
文明在哪里?它或许在交通秩序井然的街道上,或许在礼貌让行的斑马线上,或许在风气和谐的社区里,也或许在那些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的一个微笑里……这些润物无声的文明渗透在生活的角角落落,滋养着一座城市,也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一份真实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为“坚持”喝彩:凝心聚力齐创建,追求幸福不止步
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作为扩大区域影响力的“形象工程”,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民心工程”,在全区上下开展了一系列深化创建活动,让文明在城乡接力,让百姓的幸福不停步。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为了全面提升公民素质,我区不断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出了一系列品牌清单——
特色活动引领文明风尚。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使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节点,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未成年人尊老敬老、中华经典诵读、宣传传统民俗等一系列活动,传承优秀传统、弘扬民族文化,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进公共服务场所,用诚信、仁孝、感恩等中华传统美德精髓思想培育核心价值体系,改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家园;推进“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行动,大力倡导文明风尚。加大管理整治力度,围绕诚信缺失和公德失范问题,对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进行教育规劝、警示惩戒,推动全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道德讲堂筑牢根基。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村镇等开设道德讲堂,以“弘扬‘六德’文化,建设‘德善宝山’”为主题,大力倡导“官德崇实,民德崇善,商德崇信,职德崇精,家德崇和,学德崇智”的道德文化,开展“六德”文化基层宣讲活动;积极培树道德典型,组织“赤峰好人”和“道德模范”深入基层道德讲堂座谈交流,用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教育引导群众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大力推动先进道德理念入脑入心,努力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浓厚氛围。
给“变化”点赞:“形神”同变样,百姓幸福来
如果说物质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形,那么精神文明就支撑着一座城市的神。从城区到农村,从基础设施到精神风貌,从硬环境到软环境,我区将“文明城市”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城乡居民可观、可感、可知的具体行动。
变化,从一条条城区街道、一个个美丽乡村、一处处新风新貌中开始。城区里,道路变宽了,街道网格工整清晰,百姓出行方便快捷;形象变美了,一个个高档小区拔地而起,大型商贸综合体热闹非凡;景色变靓了,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居民小区鸟语花香;村庄里,村民变幸福了,柏油路四通八达,文化广场设施齐全,邻里之间其乐融融,街头巷尾欢声笑语……
这细微之处的所有变化,改变的不仅是城市的“面子”,更有百姓的“里子”,不仅是生活的环境,更是生活的质量。而这些变化的背后,凝聚着区委、区政府在文明创建中攻坚克难的力量。
我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将全区53家文明单位与23个文明村结成共建对子,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乡风文明大行动”、开展创建活动、建立志愿服务队伍、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开展环境整治、理清发展思路等方面入手,整合资源,深化共建。
完善工作机制,召开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再动员大会,动员部署创城任务,与主要创城责任单位和街道办事处分别签订了创城责任状,明确责任主体,制定出台《元宝山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问责办法》;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多方筹集资金,加大中心城区开发建设力度,稳步实施城区街路延伸改造、环路建设及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开工建设集全民健身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中心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着眼环境整治,从大气环境、水环境、重点公路沿线环境、城市及城乡结合部环境、乡村环境等五大方面入手,着力打造良好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和公共秩序。
向“红马甲”致敬:言行见文明,点滴见精神
在西露天社区的一个普通民居里,一位74岁的老人正在为身患脑血栓的张桂荣做康复训练。“虽然我74岁,但是我身体好,邻里邻居地住着我必须帮助她,只要我能动一天,就会照顾她一天。”老人名叫姚友春,2015年在赤峰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评选中被评为“赤峰好人”。
用真情书写人间大爱,用善念描绘城市风景,姚友春只是其中“有名”的一个。还有很多个遍布在街头巷尾的“红马甲”,共同勾勒着这个城市的温暖版图,他们是交通岗上文明出行的交通劝导员、是敬老院里陪孤寡老人聊天的小分队、是村子里免费为村民体检的医疗队、是社区里传播环保知识的服务队……他们的名字叫志愿者。
志愿者是城市文明的书写者,开展志愿服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区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在社区里成立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组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同时成立各级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和老年学雷锋互助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文明引导、文明劝导、维护公共环境和公共秩序等志愿服务。目前,全区有42个社区志愿服务站,200多支社区志愿服务队,6200多名志愿者。强大的志愿者服务平台,为创建文明城市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文明花开幸福来。文明,为元宝山大地增添了更多的迷人风景,绘就出一幅和谐宜居的靓丽画卷。文明,也将成为一种力量,引领着我区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保持奔跑者的姿态,一路向前,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赤峰日报 刘晓冉)
[责任编辑 李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