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15岁的她,言谈举止间透出这个年纪鲜有的成熟稳重,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她显得格外懂事。她叫张玲杰,是元宝山区实验中学初中二年级的一名学生。
心怀感恩,体贴懂事
一个早熟懂事的孩子背后总有令人心疼的故事。张玲杰出生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家庭,父母皆为聋哑人。原本应该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时光,她却是在无声的世界里度过的。普通人家的小女孩儿,也许会为了得到一个中意的娃娃、一件漂亮的小裙子向父母撒娇哭闹,可小小张玲杰只能靠手语和父母交流,向父母表达一种情感时,几句话即可表达明白,而用手势表达则难了许多。她所经历的一切,是生活在正常家庭的孩子无法体会到的,这种经历是痛苦的,但是,张玲杰从未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也没有嫌弃过自己的父母,相反她更爱自己的父母,她克服种种困难,与父母保持着正常的手语沟通,并且成了父母对外交往交流的手语翻译官。
张玲杰从小就懂得体谅父母,也时刻感念着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她从不惹父母生气,不给父母添麻烦,也从不跟父母要零花钱。即便父母给她钱,她也不乱花,而是攒起来购买学习用品。平日里,张玲杰主动承担家务。洗碗、擦地板、洗小件衣物等,只要她能帮上忙的,她都会去做。有段时间,外公打算给张玲杰报个兴趣班,便带她到电子琴班体验一下,张玲杰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表达了想学习的意愿。可是细细考量后,张玲杰决定不学了,原因让外公既感动又心疼,小玲杰说:即使学会了,爸妈也听不到那美妙的琴声,这样的话干脆不要学了。她不因自己的喜好而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去做事,小小年纪,竟能考虑那么深远,实在令人感动。
阳光少年张玲杰
自律自强,勤奋刻苦
刚开始上学的时候,张玲杰很高兴,但新的困难又摆在了眼前,父母辅导不了作业。张玲杰的父亲只上过小学三年级,母亲在特殊学校读书八年,虽然能用手语辅导一点,但也只是一知半解。如何解决作业中遇到的难题?小玲杰便给外公和叔叔打电话帮忙解决。在解决诸多难题的过程中,她会提出许多问题,比如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还可以怎样去思考等等。就这样靠着自己的努力,开始学会了独立思考,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
张玲杰深知,父母对自己的帮助是有限的,未来的人生路都要靠自己走,不努力不行。为此,她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从小学到初中她每天放学回到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作业,没人监督她,也没人辅导她,全靠她自律自觉。张玲杰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今天的作业必须今天完成,认真写好每一个字,从不潦草,从不马虎。她还坚持读书,张玲杰很爱读书,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节假日,她总是抽出一定的时间读书。通过读书,她积累了大量有用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内涵,明确了自己努力的目标。
张玲杰与妈妈一起读书
积极乐观,收获满满
多数人认为,在一个没有语言交流的家庭里,孩子的学习不可能有优异的成绩,可张玲杰就把这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学校、老师、父母的教导下,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张玲杰收获了很多。她小学阶段的各科成绩优异,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和下学期的学科检测中均获总成绩第一名;2012年在班级朗诵比赛中获第二名;2017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毕业生。
张玲杰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她还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她利用假期参加了区里开展的“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核心价值观记心中”全区少先队风采展示活动,获“环保之星”荣誉证书;对于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她更是主动参与,献言献策,圆满完成;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她不讲条件,热情帮忙,反复讲解。由于她表现优异,两次荣获学校“全优生”称号。
2019年,张玲杰被元宝山区评选为“美德少年”。
没有父母的叮嘱声,没有倾吐心声的耳语,更没有青春期的吵闹,有的只是简单的手语互动,张玲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命运看似不公,却令她拥有了更多弥足珍贵的东西,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张玲杰学会了感恩,学会了体谅,学会了自立,学会了自强。(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