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家镇党委大力实施“能人治村”战略,采取“选、育、管、励”的办法,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带富能力强的“能人”村书记队伍,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创新机制“选”。该镇党委坚持“就地选才”与“遍地选才”并举,紧盯本地致富带头人、退伍转业军人、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熟悉本地情况、群众普遍认可、“双带”能力强的“能人”群体,采取打政治牌、感情牌、资源牌、荣誉牌等方式,鼓励和吸引各方能人回村任职、反哺家乡。目前,全镇5个村已有4个村选聘“能人”村书记,其中,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知识型”村书记1名,有企业经营的“管理型”村书记3名。
拓宽渠道“育”。该镇党委坚持把村书记培训作为全镇党建工作的一项重点来抓,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将每周五下午确定为固定学习日,经常性地邀请市委党校老师及有关专家学者为其讲理论、讲政策,不断增强村书记政策把握、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村书记赴外省市及周边先进地区学习,开阔其视野,启发其思路,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激发其学先进、追先进、当先进的热情。在抓好在职书记教育培训的同时,该镇党委把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切入点,按照“备用结合”的原则,全镇已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48名,并建立了完备的《村级后备干部档案》,通过“一对一”培带、设岗定责等方式,多岗位锻炼,全方位培养。目前,全镇各村均有一名不是村“两委”班子成员的3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在村内任职。
建章立制“管”。建全完善了村“两委”议事规则、重大事项报告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了村党组织书记职责清单,规范了权力运行。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并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建全了相关机制,全力保证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履行职责。大力推行了“5321”工作法,凡属村级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提议、商议、审议、决议四个环节。按照“建好一个中心、实施两项改革、健全四项制度、拓展五项功能”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了对各村“三资”的管理,实现了“三资”管理全覆盖。实行了村书记承诺践诺制度,年初,村书记向镇党委和党员群众公开承诺事项,并分别在年中和年末述职,由区、镇两级和党员、村民代表对其进行评议,满意率较高的,进行表彰;满意率较低的,由镇党委书记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认真落实了《村干部问责办法》,严格运行“三务”定期公开机制,使村级管理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人文关怀“励”。该镇党委坚持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关照、生活上关爱,通过把优秀村书记推选为区、镇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让其政治上有荣誉;通过逐步改善村干部办公条件和设施,让其工作上有动力;通过对生活、家庭困难的村干部定期走访慰问,让其生活上有感动。推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村干部工资与实绩挂钩,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责任状,该镇党委、政府年底组成考核组对照责任状内容,明确加、减分因素,对各村进行考核,按照最终得分核发绩效工资,以此调动村书记和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针对村干部“干无保、进无路、退无享”的问题,按照《元宝山区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参照事业单位人员管理试行办法》,对连续任职五届或十五年的村正职干部,积极申报参照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由区财政核发工资并享受相应的医疗、养老待遇。目前,该镇已有1名符合条件的村书记享受参照待遇,4名离任村书记享受生活补贴待遇。(全超祎)
[责任编辑 邢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