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以往部分村书记年龄偏大、思想观念落后、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我区以村级党组织换届为契机,夯实“培、管、赛”三项机制,增强新任村书记“发展带动、为民服务、创优争先”三项能力。
——抓“提速培养”机制,增强发展带动力。我区按照“一年推进、两年提升、三年跨越”的目标,实施了村书记素质提升工程。在保障运行上实行“三建”:一是建机制,明确区委负责培训村书记、镇街负责培训村干部党员、村级党组织负责培训农民党员的培训职责,形成三级联动、一体推进的培训格局;二是建师资,通过外聘专家、内聚能人、典型引路三种方式,推出一支优秀党员师资队伍;三是建基地,采取创办高校培训基地、新农村示范培训基地、产业园区实践基地、网络教育培训基地四种模式,丰富教育培训资源及载体。在培训方式上做到“三位一体”:每年通过举办农村党员干部论坛和本土专业人才讲课等方式举办一次高层次集中培训;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城市化带动农村为主题组织一次考察培训;以召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的方式组织一次观摩交流,促进村干部明职责、理思路、开眼界、长本领。
——抓“四定管理”机制,增强为民服务力。为了提升村级班子协调力、服务力,我区强化区委组织部对村书记下管一级,推行“四定管理”机制。
第一,定岗位。制定了《元宝山区村级组织工作规范》,按照党政综合、联组财会、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综治民调五个方面,细化10余类村干部岗位,实行村干部一人多岗、定人定岗、目标化管理。
第二,定职责。推行3+3岗位责任制,业务工作实行公开承诺、公示践诺、评价回访制,服务群众工作实行轮流代办、定期入户、坐班接访制。
第三,定绩效。实行“一述双评一联审”的评议村干部制度,“一述”即村党委书记年中、年末在村民和党员代表会议上述职报告,“双评”即分别由党员、村民代表评议和区镇领导点评,“一联审”即评议结果上报镇党委和区委组织部联审,根据评议结果对村书记定绩评效。
第四,定薪酬。建立基本工资+绩效补贴的结构性工资制度,其中,基本工资按照出勤情况计发,绩效补贴包括完成共性目标(中心工作)、个性目标(创业承诺)和辅助目标(随机性工作)三部分,按照任务轻重、完成实效计发,激励村书记在壮大集体经济、带民创业致富、为民兴办实事上比贡献、比作为、比实效。
——抓“竞赛排位”机制,增强创优争先力。为巩固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我区准备采取搭建“舞台”与打造“擂台”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村党组织“五星争先”竞赛活动。活动计划根据村级党组织“五个好”的创建目标和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将星级管理内容设置为班子星、队伍星、体制星、规范星、业绩星,每颗星确定具体创建标准,通过区镇考核审查,对村党组织评星定级,对村书记分类排位:五颗星为一类,属先进基层党组织,村书记评定为“优秀”等次,重点抓示范带动;三至四颗星为二类,属一般基层党组织,村书记评定为“称职”至“良好”等次,重点抓巩固提升;二颗星及以下为三类,属后进基层党组织,村书记评定为“基本称职”至“不称职”,重点抓整顿转化。
我区还加大了对村干部特别是村书记创业扶持和奖励力度,引导他们在创业发展上向高的攀、同强的比、跟快的赛,先后把7名实绩突出的村书记选拔进镇街领导班子,换届后及时把3名连续任职15年以上的村正职纳入参照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序列,起到了较强的导向作用。(郑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