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林小学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源头遏制,过程监管”的意识,积极探索推行“1434”精细化管理模式,着力构建校园立体平安网,实现了学校安全“零事故”的工作目标。“1434”精细化管理模式,即:围绕“以生为本,精细管理”这一核心理念,大力推进“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化管理、个性化管理”四种管理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生活自理、心理适应”三种能力得到同步发展,从而实现“学校和谐安全、学生健康发展、师生关系融洽、家长和社会满意”四个目标。
组织管理分工明确,人人都是安全责任主体。马林小学在部署落实安全工作过程中,分工清晰,责任明确,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既是领导核心,又是构建校园立体平安网络的载体,从交通出行到食堂饮食卫生,从防震防火到校园突然停电,事事有安排,项项有预案,让安全工作从务虚变为务实,从后台走向前台,做到真管事,管真事。在此基础上,该校还根据安全工作的特点,把涉及师生安全的相关内容进行分解,落实到人,签订安全责任状,做到“人人都是安全主体,人人都为安全负责”,形成了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班主任负责组织实施,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制度管理落实到位,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出台了《马林小学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把安全作为教职员工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与教职工评优、评模、绩效工资发放挂钩。严把平安校园出入关,学生离校实行“四对接”,即家长、班主任、舍办主任、值班领导四方对接沟通信息后,凭签字假条,门卫方可放行。加强地震、火灾、晚自习突然停电等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对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学生宿舍实行统一管理,睡前要点名,夜间有巡查。加强对常见病及多发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对食堂严把人员、采购、操作、品尝、出售、消毒、留样七关。定期召开安全主题班会,利用广播,在每天上、下午定时进行课前三分钟安全教育,并聘请公安民警和专业人员到学校做安全知识讲座。
流程化管理细化具体,确保安全责任无缝对接。制定《学生在校安全管理流程》,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链条式管理”。根据学生在校时间,划分出5个时段22个环节,安排相应责任人在易发事故时间段进行重点管理,做到学生日常管理无盲点。根据各处室、班主任及岗位教师职责,层层落实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一旦出现问题或事故,倒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制定《学生一日常规管理细则》,加强教学区、生活区和活动区学生管理工作的衔接,对楼道、楼门口等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部位安排教师和学生双人值班巡查。
个性化管理针对性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小学阶段教育工作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成立心理辅导室,对在校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进行预警排查。自2012年开始,该校开展了学生“四大个性”教育活动,针对学生存在的任性、偏激、自私、懒惰等个性问题,建立学生档案,并依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辅导方案。同时,该校还开展了以“热爱生命、学会生存、了解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手抄报展评、安全演练、主题班队会等方式,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受挫能力。(专刊记者 孙艳军)